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 蕭世欣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連續43年居十大死因癌症之首,是癌症的頭號殺手。根據統計,約六成的肺癌病人發現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治療。不過,現在已進入標靶藥物時代,晚期肺腺癌病人超過五成有EGFR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存活時間也從過去的半年拉長到3至5年,晚期病人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蕭世欣表示,肺癌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約佔93%。非小細胞肺癌可再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肺癌,其中以肺腺癌最多,約佔50-55%。台灣的肺癌以肺腺癌的比例最高。

晚期肺腺癌先基因檢測 基因突變有標靶藥

晚期肺癌也就是第四期肺癌,已經轉移無法開刀,過去打化療的存活時間僅有半年到1年,隨著標靶藥物問世,存活時間可延長3到5年。因此,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病人,要先做基因檢測,若是有基因突變,可以尋找相對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醫療。
蕭世欣分析,台灣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最常見的基因突變是EGFR,晚期肺腺癌病人高達50-60%有EGFR基因突變,幸運的是,這個族群病人可以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另外,較少見的基因突變有ALK、KRAS、MET 等,也有標靶藥物可用。

肺腺癌約四成的病人沒有基因突變,此時,可以先檢測免疫指數PD-L1,約20%的病人PD-L1表現量高,可單獨使用免疫療法。至於PD-L1表現量低的病人,可以選擇化療或是化療合併免疫療法來治療。

晚期EGFR肺腺癌 標靶藥物是首選

晚期肺腺癌有化療、標靶及免疫療法等治療方法,病人該如何選擇?蕭世欣認為,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通常PD-L1的表現量會較低,此時以標靶藥物的療效最好,其次才是化療加免疫治療。因此,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首選就是標靶藥物。
上述各種療法都有副作用,化療合併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最大,其次分別為化療、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最低。

蕭世欣說,EGFR的標靶藥物有三代,第一代是艾瑞莎、得舒緩,第二代有妥復克、肺欣妥,第三代為泰格莎,療效最好的是第三代。

第三代標靶藥物療效好 為「腦轉移」病人一線首選

第一及二代標靶藥物的「無疾病惡化期」,就是指藥物治療後不惡化的時間,平均是10個月;第三代無疾病惡化期為18.9個月,幾乎比前兩代多了一倍的時間。另外,第三代標靶副作用也比前兩代低,且藥物的通透性好,可以通過血腦障壁,降低腦轉移的發生率。目前針對有腦轉移者已可申請健保,直接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
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使用第一、第二代標靶藥物,平均約10至12個月會產生抗藥性,約一半的病人會出現T790M基因,此時,也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第三代標靶藥物,繼續與癌細胞作戰。

EGFR標靶副作用可改善 間質性肺炎嚴重要小心

蕭世欣提醒,EGFR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有皮疹、甲溝炎、腹瀉、間質性肺炎等,大部分副作用都可以改善。但是,間質性肺炎的副作用較嚴重,發生率約3%,病人要先停藥,再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幸的是仍有1%的人可能會持續惡化而喪命,一旦出現間質性肺炎時一定要特別小心。
肺癌有很多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如果產生抗藥性還有機會使用另一種標靶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病人只要接受治療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