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王金洲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晚期肺癌的治療已不可同日而語,病人透過基因檢測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治療藥物,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延長生命同時還可以保有生活品質。

基因檢測問世 對症下藥更精準

過去醫界對於肺癌的治療如同瞎子摸象,然而,隨著基因檢測的問世,臨床醫師可依據腫瘤特性及生物標記,量身訂做治療計畫,延長病人生命。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表示,近20年來,肺癌的治療有相當大的突破與進展,病人可藉由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進而找到相對應的治療藥物(特別是標靶藥物)。

7成肺腺癌病人經基因檢測可找到對應藥物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新診斷的肺癌超過15,000人,其中肺腺癌佔70-80%,較常見的基因突變是EGFR、ALK、ROS1等,當中又以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約55-60%病人帶有此基因突變,ALK佔4-8%、ROS1佔1-2%。
王金洲強調,對肺腺癌病人來說,治療前「基因檢測」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已知與肺癌相關基因多達100多個,已有10幾個基因突變找到了相對應的抗癌標靶藥物。也就是說,病人只要接受基因檢測就有機會找到抗癌藥物治療。臨床顯示,大約7成肺腺癌病人在接受基因檢測後,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有效延長存活期。

檢測效率高 獲得基因資訊更全面

過去,基因檢測以「單基因檢測」為主,每次檢測1個基因,一次可能需要3-5天甚至1週的檢測時間,且每次檢測都需要消耗珍貴的臨床檢體,若後續需要進一步的檢測,很有可能因剩餘檢體不足而受限。
近年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問世後,只要利用一次檢測,就有機會獲得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基因的資訊。單一基因檢測只能找到一個致病基因,但NGS檢測則可以看到基因的全貌,找到潛在的致病基因,能為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療策略、也對預測病人後續治療效果,有所幫助。

肺腺癌之ALK、ROS1等其他基因突變 可用NGS檢測一網打盡

以肺腺癌為例,雖然多數病人帶有EGFR基因突變,但也有少數病人是ALK或ROS1等其他基因突變,無法透過單一基因檢測,同時確認多個基因的狀態。醫師解釋,ALK或ROS1屬於融合基因突變,所謂的融合基因是指兩個基因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序列相互融合為一個新的基因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透過NGS檢測,能夠精準地確認融合基因的狀態,找到後續治療方向。
每個基因都有特別的屬性。以EGFR為例,臨床發現,多數病人以不抽菸的女性為主,平均年齡約50-60歲,但也有少部分男性。至於ALK則偏向30-40歲的年輕女性。針對這類族群的女性,通常醫師會建議病人自費做大套組NGS檢測,找到變異基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初確診」與「出現抗藥性」時接受NGS檢測 可更精準狙擊癌細胞

基因檢測不僅在初診斷階段發揮重要作用,在治療過程中也能應對抗藥性問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時間點相當重要,如果病人在確診罹癌時,即接受一次NGS檢測,臨床醫師便可依結果來決定第一線用藥。若經濟情況不允許,無論如何,當用藥後出現抗藥性時,建議要做一次廣泛型NGS檢測,找出抗藥機制與可能治療方向。
為什麼建議要做一次廣泛型NGS檢測?王金洲指出,廣泛型NGS檢測可以綜觀數百個基因的狀況,哪些基因會相互影響,進而評估病人的預後。最重要的是可以更精準地狙擊癌細胞,即使現階段找不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也有機會參與國際新藥臨床試驗,為病人帶來一線曙光。

NGS已有健保部分給付 減輕民眾負擔

以肺癌來說,目前僅EGFR和ALK單基因檢測完全由健保給付。NGS的部分,大套組(基因數>100)健保給付30,000點,小套組(基因數≦100)給付20,000點,民眾仍須自費數萬元不等,但若經濟情況允許,通常他會建議病人做大套組檢測,因為有最大的機率可以找到適合的抗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