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背景成因

▲ 點選看手冊
▲ 點選看手冊

口腔癌好發的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以男性居多,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吃檳榔習慣一直戒斷不了,使台灣口腔癌罹患率世界第一。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0年初次診斷為口腔、口咽及下咽癌者共計 8,211人,佔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五位發生及死亡人數逐年增加。

危險因子

口腔癌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致癌原因有:
  • 嚼檳榔
  • 抽菸
  • 喝酒
  •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
  • 其他:咬合不正的牙齒或是不適合的假牙,若長期磨擦到周圍組織也容易造成口腔病變。還有口腔衛生不佳、長期食用熱燙的食物、缺乏維他命A等等,也都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臨床症狀

口腔癌的發生通常起初只是細胞的慢性發炎,時間久了細胞會變性造成纖維化,導致白斑或紅斑的形成,稱為「癌前期病變」。

如果口腔內有下列可疑的現象,並持續十天以上,應該盡快找牙科、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 不正常的腫脹、增厚或硬塊。
  • 無痛的潰瘍,且久久不癒合。
  • 不明原因的出血。
  • 疼痛或麻木感。
  • 黏膜表面有白或紅色斑塊。
  • 發音不清、沙啞或舌頭不靈活。
  • 頸部硬塊。

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
  • 內視鏡檢查:可直接在麻醉下將懷疑的病變做切片,以確定診斷。
  • 細針穿刺:從可疑病變處或是腫塊中抽取細胞組織送病理化驗。
  • 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用來了解腫瘤的大小、生長的位置及對鄰近組織侵犯與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情形。
  • 正子造影(PET):對協助新診斷的口腔癌病人分期及治療效果評估,或是癌症復發時較有用。
  • 其他檢查:為確定分期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胸部X光、骨骼掃描等檢查。

癌症分期


以下為2018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針對「人類乳突病毒HPV陰性」之口咽癌分期:
期別 說明
第零期 又稱原位癌,癌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 腫瘤:小於2公分,且腫瘤深度:小於0.5公分 無頸部淋巴轉移
第二期 腫瘤:小於2公分,且腫瘤深度:介於0.5~ 1公分
腫瘤:介於2~ 4公分,且腫瘤深度:小於1公分
第三期 腫瘤:大於4公分
或 腫瘤深度:大於1公分
或 出現單一顆、小於3公分、位於腫瘤「同側」的頸部淋巴結轉移,且無莢膜外侵犯(ENE) 
第四期 腫瘤太大,且已侵犯鄰近組織 
或 出現多個頸部淋巴結轉移 
或 出現大於3公分的頸部淋巴結轉移 
或 出現具莢膜外侵犯(ENE)的頸部淋巴結轉移 
或 出現遠端器官(如:肺、肝)的轉移 

治療照護

手術治療
  • 腫瘤廣泛性切除手術:將腫瘤連同安全範圍內的正常組織(包括黏膜、骨骼、牙齒)以手術切除。
  • 舌切除手術:若腫瘤侵犯至舌部,就必須切除舌部組織。
  • 顎骨切除手術:依腫瘤侵犯的範圍,切除部分或全部的上或下顎骨。
  • 淋巴結廓清手術:除了切除口腔腫瘤之外,有時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才能增加完全治癒的機會。
  • 重建手術:第三、四期的病人可能因為需要切除一部分的上顎、舌頭或下巴,影響到病人咀嚼、吞嚥或說話,往往還需要藉由整型重建手術來改善。
放射線治療
  • 手術後輔助性治療:目的是預防手術後復發。
  • 局部無法切除腫瘤的治療:目的是消除腫瘤。
  • 手術後加強性「近接治療」:若外科醫師判斷切除的區域仍會有殘存病變,此時會進行腫瘤區域的加強性「近接放射線治療」。
  • 緩和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

化學治療
對口腔癌的病人而言,化學治療一般都當作手術後的輔助治療,或放射治療、開刀的前導治療。最近幾年,由於藥物的進步以及強調保留器官功能的前提下,很多患者不經手術,直接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同步做化學治療,可以獲得與手術治療差不多的療效。對於局部非常大的腫瘤,也可考慮先做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一些後再去開刀或接受放射線治療。

標靶治療
研究顯示,某些標靶藥物若與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併用,可以增加療效,即使單獨使用也具有效果,如Cetuximab(Erbitux,爾必得舒),為單株抗體製劑,可抑制上皮細胞生長素接受器、阻止腫瘤生長。另一種標靶藥物為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 (TRK) 抑制劑,用以治療具有「NTRK基因融合」檢測陽性的成人癌症病患。

免疫治療
抗PD-1免疫藥物包括Pembrolizumab(Keytyuda,吉舒達)及Nivolumab(Opdivo,保疾伏)可用於治療腫瘤具有PD-L1表現之復發或轉移性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以改善整體存活率及提高疾病控制率。

 

照護

手術治療
做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的病人,可能頸部會變得僵硬而無法轉動,同時手臂及肩膀變得軟弱無力而無法上舉、旋轉。所以在手術前就會讓病人練習做復健運動,並於術後傷口逐漸癒合時就開始進行,須每日持續不間斷,一直到頸部、手臂恢復正常的功能為止。

放射線治療
症狀 應對方式
嘴破、紅腫、疼痛

• 吃止痛藥緩解
• 或需改採軟質流質飲食
• 嚴重到無法進食者則暫時要以鼻胃管灌食

類似曬傷的疼痛灼熱感 • 若有破皮的情形,一定要告知護理人員,不可自行塗藥
• 在療程結束後一至兩周便會消退
唾液減少、口乾 多喝水及流質食物
頸部僵硬 長期做轉頸運動
張嘴的靈活度降低 多做張嘴運動
原有假牙無法吻合 可能會需要重新更換假牙
表皮至骨組織間難癒合的傷口或固定支架的鬆脫 以手術清除壞死組織,並配合高壓氧治療,增加組織氧含量及復原機會。

 

化學治療
  • 少量多餐,避免生食與空腹。
  • 掉髮時,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
  •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
標靶治療
  • 皮膚乾燥:擦拭保濕性高的乳液。
  • 紅疹、痘痘:以冰敷舒緩不適感,不要抓破紅疹。
  • 甲溝炎:穿著透氣鞋襪,不要長時間走路、跑步。
免疫治療
腹瀉: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止瀉藥物。
噁心: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