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背景成因

▲ 點選看手冊
▲ 點選看手冊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發布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110年初次診斷為鼻咽癌人數為1,385人,男性多於女性。

危險因子

鼻咽癌真正的致病因素仍不清楚,但醫學界認為下列幾個因素可能與這個疾病有密切的關聯:
  • 家族史:鼻咽癌患者直系近親得到鼻咽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
  • 環境:常吸入刺激性氣體如甲醛、煙、粉塵、木屑等。
  • 飲食:常食用醃製品如鹹魚、鹹菜。
  • 抽菸、喝酒。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華人地區多數鼻咽癌的病人血中EB病毒抗體值較高,但確實的關聯性仍未明瞭。

臨床症狀

當有以下的症狀出現時,就應與耳鼻喉科醫師討論進一步的鼻咽檢查:
  • 頸部淋巴結腫大:這是最常見的症狀。因為鼻咽癌很早就會因淋巴轉移造成淋巴結腫大。
  • 鼻涕或痰帶血絲,或反覆性的流鼻血:當腫瘤表面壞死,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 單側性頭痛或單側顏面感到麻木:腫瘤侵入顱骨底,壓迫到腦部組織或侵犯顱底的神經,造成單側性的痛神經症狀。
  • 單耳的耳塞、耳鳴、覺得耳內有水流聲或聽力減弱。
  • 眼睛症狀:如複視(看一個東西有兩個影子)或眼球的活動障礙。

相關檢查

  • 內視鏡檢查:用鼻咽內視鏡經由鼻腔直接對鼻咽部做詳細的檢查,並針對可疑的部位,夾取一小塊組織送到病理科化驗是否有鼻咽癌。
  •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用來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及局部侵犯的範圍。
  • 骨骼核子醫學掃瞄、肝超音波、胸部X光:用來確定是否已有遠端的轉移。
  • 正子掃描:可用來輔助偵測鼻咽部、頸部淋巴結侵犯情形以及全身器官是否轉移。
  • EB病毒:可作為診斷、治療效果或追蹤期的參考。

癌症分期

依照2018年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所推薦的TNM分類法分為以下幾期:
期別 說明 治療原則
第0期 原位癌。 • 單獨使用放射治療。
第Ⅰ期 • 腫瘤:只局限在鼻咽、口咽或鼻腔部。
• 淋巴結:無轉移。
• 單獨使用放射治療。
• 若體積較大,亦可考慮併用化學治療。
第II期 • 腫瘤:侵犯到鼻咽旁。
• 或 淋巴結:≦6公分,轉移至咽後或「單側」頸部,位於環狀軟骨尾端以上。
• 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CCRT)
第III期 • 腫瘤:侵犯到顱底、或頸椎或副鼻竇。
• 或 淋巴結:≦6公分,轉移至「雙側」頸部,位於環狀軟骨尾端以上。
• 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CCRT)
• 前導化療→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CCRT)
• 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CCRT)→輔助性化學治療 (尚待研究確認)
• 標靶治療(尚待研究確認)
第IV期 Ⅳa • 腫瘤:侵犯到顱內、或顱神經、下咽、眼眶、腮腺或翼狀肌外側軟組織。
• 或 淋巴結: >6公分,或已轉移至鎖骨下。
Ⅳb 有遠處器官轉移,如骨骼、肝臟或肺臟等。 • 化學治療
• 免疫治療
• 標靶治療

治療照護

鼻咽的位置不容易單純靠手術方式將腫瘤徹底清除乾淨,因此手術並非鼻咽癌的主要治療選擇。

放射線治療

絕大多數的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都不錯,第一期的鼻咽癌可考慮單純用放射線治療,治癒率可達90%以上。

  • 強度調控式放射治療技術 (IMRT):為目前的主流治療方式,普遍被應用在頭頸癌的治療以保存唾液腺功能。
  •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具高靈活度、解析度及判斷性。
  • 影像導引斷層式放射治療技術(又稱螺旋刀,Tomotherapy):特點是使劑量分佈於腫瘤的順形度更提高,並且可治療較大長度與範圍或多處腫瘤。
  • 弧形調控放射治療 (Arc therapy):又稱銳速刀、弧旋刀,為全身360度弧形治療,可綜合強度調控、影像導航之優點,縮短每次治療時間。
  •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又稱伽瑪刀、電腦刀,適合短時間、小範圍、大劑量之單點照射。
  • 質子治療 (Proton therapy) : 質子射線可大幅減少正常器官的輻射暴露,可以減少口腔黏膜發炎及放置鼻胃管的機會。
化學治療

鼻咽癌的化學治療,以含有白金類(Platinum)的組合式化學治療處方為主。

免疫治療

目前用於對抗癌症的免疫治療有「藥物治療」與「細胞治療」。

  • 藥物治療:目前應用在鼻咽癌的治療,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已逐步確立,於復發或轉移時,即開始合併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來使用。
  • 細胞治療:將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取出培養,強化其對鼻咽癌細胞的辨識與攻擊能力,再回輸入我們體內,對癌細胞進行辨識與攻擊。這類治療在鼻咽癌的應用正在發展階段,可與醫師進行了解。

照護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會隨照射劑量的累積而變得明顯,通常是在治療約二到三週後,可能就會陸續出現副作用:
  • 口乾舌燥:可多飲用冰涼的飲料,使口腔濕潤、增加舒適度;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 口腔黏膜發炎、潰瘍:治療中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刷牙後以鹽水或蘇打水再次漱口。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
  • 吞嚥困難: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採流質、半流質飲食。
  • 味覺喪失: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烹調時可多使用酸甜味的蔬果或天然辛香料增添風味。
  • 放射線齲齒: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建議定期找牙醫師追蹤看診,牙齒塗氟膠保養,每半年牙科超音波洗牙一次。
  • 皮膚炎:衣物要以寬鬆吸汗的棉質材料為主。不要塗抹肥皂、痱子粉、化妝品或其他化學藥品。
  • 中耳積水:耳鼻喉醫師會視病患情況,將積水抽出來控制症狀。
  • 萎縮性鼻炎、鼻竇炎:應養成以溫生理食鹽水自我清洗鼻咽腔的習慣,或定時請耳鼻喉科醫生清理鼻腔。
化學治療
  • 少量多餐,避免生食與空腹。
  • 掉髮時,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
  •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
免疫治療
  • 腹瀉: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止瀉藥物。
  • 噁心: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