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成因
發生在子宮的癌症包括子宮體癌以及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屬於子宮體癌的一種。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0年子宮體癌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其中,92%為子宮內膜癌,是目前台灣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好發年齡集中在停經後50~59歲的婦女。子宮內膜癌治療以手術為主,第一及二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為九成及八成。
危險因子
女性雌激素刺激易促使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危險因素包括:
- 肥胖
- 多囊性卵巢囊腫疾病
- 雌激素的刺激
- 糖尿病
- 未曾生育、不孕的婦女;或初經早(12歲以前),或停經晚(52歲以後)。
- 有乳癌、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遺傳病史
臨床症狀
- 陰道異常出血:這是唯一且最典型的症狀,超過九成的病人會發生,而且多是發生在「停經後婦女」。未停經的病人則是經期出血量變多及兩次月經中間有異常出血現象。
- 陰道異常血絲狀分泌物。
- 下腹疼痛、貧血、倦怠。
相關檢查
子宮內膜癌無法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出來,若有疑慮,可能安排的檢查包括:
- 骨盆腔內診
- 子宮內膜刮除術:最常用、且可靠的確診方法。
- 子宮內膜取樣:利用特製的吸管放入子宮腔,吸取部份內膜組織送病理診斷。
- 子宮腔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子宮內膜罹癌部位位置、大小、組織形態。
- 婦科超音波檢查:是婦科重要診斷工具。
- 電腦斷層、骨盆腔核磁共振、正子攝影:檢查腫瘤侵犯的深度、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其他器官轉移,對癌症分期及治療方式是重要證據。
- 血液檢查:如CA-125腫瘤指標。
癌症分期
根據2012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將子宮內膜癌分成四期:
治療照護
手術治療
治療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手術方式就是切除子宮、兩側輸卵管以及卵巢。
傳統開腹手術 | 腹腔鏡 | 達文西機械手臂 | |
---|---|---|---|
手術時間 | 2-4小時 | 4-5小時 | 4-6小時 |
傷口大小 | 15-20公分x1個 | 1公分x5個 | 1公分x5個 |
手術費用 | 健保,只須部份負擔 | 約5萬,自費 | 約20萬,自費 |
優點 |
|
|
|
可能併發症 |
|
|
放射線治療
- 體外放射線治療:即一般俗稱的「大電」,使用高能量X射線經由體外照射。治療前會在需要照射範圍的皮膚上定位做記號,照射區域通常為整個骨盆腔。整個療程約需持續五至六週。
- 體內放射線治療:即一般俗稱的「小電」或近接治療。通常於體外放射治療結束後進行,照射之前會先在陰道腔內放置放射治療器械再計算照射劑量,確認後即開始照射。
荷爾蒙治療
荷爾蒙治療較適用於以下兩種情況:
- 早期、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病人:可以用荷爾蒙藥物,也就是高劑量黃體素,暫時緩解抑制癌細胞組織生長,爭取時間和機會盡快懷孕。
- 晚期或復發無法開刀手術切除的病人:轉移性病人的荷爾蒙治療,主要也是使用黃體素製劑。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可做為手術的輔助治療,或者和放射線治療,或荷爾蒙藥物合併應用,以維持治療效果、預防遠處器官組織轉移或復發。也可使用於晚期子宮內膜癌或不適合開刀或治療後復發的病人。
標靶/免疫藥物合併治療
標靶治療是針對多個標靶點,阻斷癌細胞的訊號傳遞和血管增生,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免疫治療 PD-1 抑制劑則是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攻擊並殺死癌細胞。研究發現,轉移性子宮內膜癌病人單獨使用免疫藥物,或合併口服標靶藥物治療,都可以有效控制腫瘤、延長存活期。
照護
手術治療
- 手術後6~8週內避免提超過3公斤物品、彎腰取物及爬樓梯,可使用束腹帶。
- 等傷口和骨盆腔內組織復原,即可有正常性生活。
- 術後 3 個月內避免久坐、長途旅行,也不要做瑜珈、韻律舞等容易增加腹壓的運動,以免骨盆腔內出血。
-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預防便秘。
- 若切除雙側卵巢,易有骨質疏鬆症問題,應多攝取高鈣質食物。
放射線治療
- 穿著寬鬆的棉質衣物、內褲要能排汗透氣,保持會陰肛門清潔乾燥。
- 禁止盆浴,放療部位用清水清潔,毛巾輕輕拍乾就好,治療期間至結束後兩週內不要用肥皂、沐浴乳用品。
- 應均衡飲食,避免吃油膩、油炸食物,腹瀉期間採低纖維飲食。
- 建議多補充水分,不要憋尿。
- 接受近接放射線治療需規律使用陰道擴張棒和陰道沖洗器:陰道擴張棒可以減輕攣縮狹窄的問題,每日使用一次約10~15分鐘。陰道沖洗可清除分泌物,取10㏄優碘消毒液加入500㏄溫水稀釋,每日沖洗1~2次,可預防感染、增進舒適度。
化學治療
- 少量多餐,避免生食與空腹。
- 掉髮時,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
-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
標靶/免疫治療
- 皮膚乾燥:擦拭保濕性高的乳液。
- 紅疹、痘痘:以冰敷舒緩不適感,不要抓破紅疹。
- 甲溝炎:穿著透氣鞋襪,不要長時間走路、跑步。
- 腹瀉: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止瀉藥物。
- 噁心: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