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癌友為何不運動&開啟運動的動機
癌友為何不運動?
現今面對癌症的各種治療方法,無論是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治療等等,都不是癌友自己所能夠處理或決定的,得依靠腫瘤醫療團隊的專業評估來執行。至今也沒有任何靈丹妙藥能讓癌友完全恢復以往的健康,如果眼前就有一種「抗癌處方」,是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完成,只要願意去執行,就能獲得它帶來的體能優勢進而邁向健康,怎能不好好積極把握?
「持續運動」正是這樣的抗癌處方,不僅讓身心質量變好變強,也會更有能力去承擔疾病以及治療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既然如此,癌友為何不運動?是不想,還是不敢?
一旦談起運動健身,癌友和家屬總會有很多擔心和顧慮:「我可以運動嗎?做運動安全嗎?」「我感覺很虛弱、很疲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光是站起來就很喘……」大約有將近一半的癌友表示,治療後的各種不良反應是阻礙運動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想要健身的癌友也會問:「身上有人工血管怎麼運動?」「我適合做怎樣的運動?哪些動作不能做?」「我該什麼時候開始運動?」身體不適已經讓癌友們對運動卻步,不知道如何正確安全的運動更是讓癌友們不知該從何起步。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和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2023年的調查,大約只有四成左右的癌友會因為醫療人員或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建議而產生運動動機,而且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
「持續運動」正是這樣的抗癌處方,不僅讓身心質量變好變強,也會更有能力去承擔疾病以及治療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既然如此,癌友為何不運動?是不想,還是不敢?
一旦談起運動健身,癌友和家屬總會有很多擔心和顧慮:「我可以運動嗎?做運動安全嗎?」「我感覺很虛弱、很疲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光是站起來就很喘……」大約有將近一半的癌友表示,治療後的各種不良反應是阻礙運動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想要健身的癌友也會問:「身上有人工血管怎麼運動?」「我適合做怎樣的運動?哪些動作不能做?」「我該什麼時候開始運動?」身體不適已經讓癌友們對運動卻步,不知道如何正確安全的運動更是讓癌友們不知該從何起步。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和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2023年的調查,大約只有四成左右的癌友會因為醫療人員或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建議而產生運動動機,而且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
2013年,NCCN癌症存活者指南鼓勵癌友進行身體活動,於治療後盡快回復日常生活,並強調個人化運動,建議需包含物理治療師或運動專家的評估。
開啟運動的動機
林冠廷教練認為,首先要試著找到每個人可能會想運動的外在和內在動機,運動才能真正被執行,這樣病友也才會享受到運動的喜悅和成就。他提到自己的實務經驗:「願意好好運動的人有一些動機是我意想不到的。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個上課很認真的爺爺告訴我,他運動就只是為了想抱抱孫子;還有一位是職業軍人退伍的阿伯,身體是很虛弱的,需要看護時刻陪著。他覺得沒有尊嚴,尤其非常不喜歡上廁所要人家幫他擦屁股,就是因為這個動機而開始運動。」可見只要有了動機、願意行動,那麼即使是躺在床上的病人都能夠運動,即使是一點點進度都有幫助,運動強度可以從最初階開始,不必擔心自己做不到。
林冠廷教練面對那位阿伯就是順應現有的能力去引導他運動:「我教他以呼吸運動去慢慢幫助他建立核心肌肉力量,還可以透過呼吸去調控整個代謝循環,這個運動超級安全、超級簡單,但有沒有訓練到?當然有!同時病人的意志力又受到一次堅強的鍛鍊。」
那麼醫師能不能去推動運動處方,加強癌友運動的動機呢?謝政毅醫師認為,要醫師主動去鼓勵或推動運動,在實務上是困難的,不是沒時間,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還有,我們醫生本身根本不懂運動醫學,甚至有些醫生自己也從來不運動,當然不可能去鼓勵病人運動。但是病人想去運動不需要醫生開立醫師證明啊!完全可以自己主動去運動,或者應該說,病人一定要自己有意識的主動去運動。」事實上,醫療體系主要以各種醫療手段醫治病人,為了各種安全考量,可能很難做到積極鼓勵病人從事有效的運動。若想要維持體適能維持生活品質,畢竟還是得靠自己主動起而行。
蘇裕傑醫師則認為,如果要掃除病患的疑慮、開啟運動的動力,第一步可能還先得靠醫生。但他也說:「癌症病人做運動前會需要醫生先做評估,啟動端或許在醫生這邊。可是往往醫生可能平時也沒在做運動,本身不是很懂運動醫學、或是過度指導、或用自己的想像。」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不但無法給予合宜的建議,當然也就不太可能會積極鼓勵病人做體能或肌力的訓練。所以如果想要形成一種運動的氛圍,終究是要從醫生的教育開始著手,但從目前現狀看來,要真的將運動處方納入患者的醫療計畫中,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林冠廷教練面對那位阿伯就是順應現有的能力去引導他運動:「我教他以呼吸運動去慢慢幫助他建立核心肌肉力量,還可以透過呼吸去調控整個代謝循環,這個運動超級安全、超級簡單,但有沒有訓練到?當然有!同時病人的意志力又受到一次堅強的鍛鍊。」
那麼醫師能不能去推動運動處方,加強癌友運動的動機呢?謝政毅醫師認為,要醫師主動去鼓勵或推動運動,在實務上是困難的,不是沒時間,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還有,我們醫生本身根本不懂運動醫學,甚至有些醫生自己也從來不運動,當然不可能去鼓勵病人運動。但是病人想去運動不需要醫生開立醫師證明啊!完全可以自己主動去運動,或者應該說,病人一定要自己有意識的主動去運動。」事實上,醫療體系主要以各種醫療手段醫治病人,為了各種安全考量,可能很難做到積極鼓勵病人從事有效的運動。若想要維持體適能維持生活品質,畢竟還是得靠自己主動起而行。
蘇裕傑醫師則認為,如果要掃除病患的疑慮、開啟運動的動力,第一步可能還先得靠醫生。但他也說:「癌症病人做運動前會需要醫生先做評估,啟動端或許在醫生這邊。可是往往醫生可能平時也沒在做運動,本身不是很懂運動醫學、或是過度指導、或用自己的想像。」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不但無法給予合宜的建議,當然也就不太可能會積極鼓勵病人做體能或肌力的訓練。所以如果想要形成一種運動的氛圍,終究是要從醫生的教育開始著手,但從目前現狀看來,要真的將運動處方納入患者的醫療計畫中,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癌症病友運動的基本原則:1.運動前,請諮詢醫師、物理治療師及教練。2.療程結束後,若體力允許,越快開始運動越好。3.做運動的頻率、時間及強度都應採漸進式,不可操之過急。4.訂定明確的目標。5.選擇您喜歡的運動型態,並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