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癌症希望基金會
圖/陳先生提供

淋巴癌突如其來的造訪

2011年9月,陳先生在脖子發現有異物,看不到摸得到,經同事建議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建議觀察。但在1-2週間腫瘤變大,大到外觀看的出,陳先生再度至耳鼻喉科就醫,經細針穿刺切片,醫師表示疑似淋巴癌,需要手術切片才能正確診斷。陳先生與醫師溝通後,直接切除淋巴腫瘤,共取三顆淋巴結化驗,確認為Burkitt淋巴癌,轉診至血液科。

陳先生回憶,確診當下很震驚、腦中一片空白,對淋巴癌感到恐懼,為何會得這種病?主治醫師非常細心的解釋疾病,告知後續治療計畫,很快地就安排住院治療。醫師為陳先生規劃六個療程,治療加上休息復原,一個療程大約一個月。因為此類型淋巴癌毒性高、具有快速的生長特性,且易有骨髓或腦膜的侵犯,陳先生除了接受化學與標靶治療,還加上腰椎穿刺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知識就是力量:透過資料收集,讓心情沉澱

從確診到開始治療,衝擊最大的是身邊的牽手。太太很緊張、擔心,因為沒有資訊來源,太太不太會上網、也沒有智慧型手機,就用傳統人工的方式google,到處打電話詢問,想對淋巴癌了解。總算問到一位友人的先生7-8年前罹患淋巴癌,經治療後恢復的都很不錯,才讓太太稍稍放心。

第一次住院時間比較長,開始有時間認識自己的疾病。陳先生住院期間拿到基金會出版的「淋巴癌」衛教手冊,從手冊獲得基本對淋巴癌的認識,「但手冊中有些數據,很嚇人。會讓病人感到不舒服。但依自己住院觀察,認為死亡的原因會很多,不治療的會死亡、沒藥醫的會死亡,後來又知道很多是感染死亡,真的死亡率高是包含了這麼多原因。確診當時有被死亡率嚇到。但事實上,像我這種第一期,死亡率很低的。」想要減緩病友對於淋巴癌的恐懼,又想起住院期間隔壁床病友,曾分享很多住院經驗與注意事項,很感動也很受幫助。於是,從癌症中康復後的陳先生加入淋巴癌關懷志工行列。陳先生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正在接受治療的朋友。生病後,只要有任何對疾病進修的機會,現在去病房關懷遇到病人想知道又不敢問醫師的問題,只要病人願意聊,就會把知道的都分享。

給癌友的話

擔任志工幾年,陳先生深深認為在剛確診時,不管是對家屬或病人,資訊的取得對心理的安慰有很大的幫助。陳先生鼓勵新手癌友,要對疾病有正確的知識,對疾病一定認識能夠減經初罹癌病人的恐慌,讓病友不要恐懼,「畢竟淋巴癌是個可以治療好的癌症」陳先生再次強調。

全台第一個淋巴癌數位工具 --《淋巴癌攻略》 幫助慌亂無措的淋巴癌病友快速聚焦於個人化的治療策略,守護病友治療全程不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