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才子蕭言中大腸癌離世!醫:50 歲以上或有 2 跡象,大腸鏡檢查不可少
「漫畫才子」蕭言中罹患大腸癌 4 年,好友吳淡如證實他在今(18 日)早病逝,享年 58 歲。目前台灣 50 歲以上的民眾須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以揪出大腸癌風險,但今年美國癌症協會示警,大腸癌有年輕化跡象,因此年輕族群若有 2 大跡象,也應盡早安排檢查。醫師表示,若檢查陽性,下一步的大腸鏡檢查不可少,呼籲民眾應盡早提升對大腸鏡的認知。
雖然在今年,大腸癌首度被擠下「癌王」寶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由肺癌取代,但不表示大腸癌的風險就不存在。首先,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指出,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 30 多歲即罹癌逝世的案例;再者年輕族群少了定期篩檢,最後才發現是晚期大腸癌的比例上升,恐怕已經出現局部或遠端轉移,將影響存活率。
大腸癌通常藉由大腸鏡檢查確診
針對大腸癌的檢查,通常第一關是糞便潛血檢查,若為陽性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 2、30 倍,因此接著會安排大腸鏡來確認。但洪志聖指出,許多人一聽到需做大腸鏡檢查,常常聞之色變,往往想到醫師會從肛門將長長的管子推進肚子裡面,擔心會不會很痛、很不舒服。對於民眾疑問與擔憂,他將一一解答。
大腸鏡會不會很可怕?3QA 一次看
Q1:大腸鏡檢查會不會痛?
A:實際上並沒那麼可怕。醫師會採用細長軟管狀內視鏡從肛門口進入,由內視鏡灌入氣體將腸道擴張,讓內視鏡能沿著大腸走向以檢視大腸狀況,若發現大腸壁上有違章建築「大腸瘜肉」或其他異常狀況,將可視情況切除或採集腸道黏膜樣本病理分析,以確認病況。
洪志聖建議,若擔心檢查中腹部感到疼痛不適,可以請醫師協助評估能否採無痛大腸鏡檢查,在麻醉狀態下接受檢查以減少不舒服。另外,現在透過 AI 科技的運用,可提高 14% 至 30% 的腺瘤偵測率,特別能幫助偵測肉眼不易見卻又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也能避免因人體腸道彎曲或清腸狀況不佳,使微小瘜肉不易被判讀,更可順利揪出風險。
Q2:大腸鏡檢查前需要禁食嗎?
A:洪志聖說明,檢查前 3 天起採取低渣飲食,如白麵條、白吐司、蒸蛋等,若擔心誤食或不易準備,也可參考食用方便又營養美味的低渣代餐包,輕鬆達成飲食標準也不用挨餓。檢查前一天,依醫護人員指示服用清腸劑,並搭配飲用充足水份,最後於檢查前 5 小時開始禁食。
如此便能有效避免腸道殘留過多糞便殘渣覆蓋病灶,讓醫師能清楚檢視腸道狀況,甚至也免於因清腸不完整而被醫師要求重做檢查。此外,如有服用特定藥品,亦應於安排檢查前主動詢問醫師,由醫師判定是否須停止服用相關藥品。
Q3:檢查完應注意哪些事?
A:接受檢查後,醫師會向受檢者說明腸道狀況、是否有切除瘜肉或切片病理化驗等。一般而言,如醫師評估檢查結果正常、無瘜肉,即可恢復正常飲食,接下來繼續保持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不過還是可以培養定期檢查的習慣,與家人互相提醒,照顧彼此健康。
但假如醫師有協助切除瘜肉或有其他異常狀況,應依醫師指示於一定時間內採取低渣飲食或禁食,以免影響腸道傷口恢復。另外,若發生嚴重腹痛或血便情形則應盡快就醫。往後除了注意健康習慣、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外,建議應依醫師指示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追蹤。
原文轉自:HEHO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