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背景成因

▲ 點選看手冊
▲ 點選看手冊

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0年台灣胃癌發生率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8位。早期胃癌經過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危險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胃癌與多重危險因子有關,大致包括:

  • 老化:中老年人胃癌發生率較高。
  • 性別:男性胃癌發生率約是女性的兩倍。
  • 家族史:胃癌病人的家屬,得胃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3倍。
  • 幽門螺旋桿菌:胃部若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造成胃炎,持續感染容易破壞胃表層細胞,久而久之可能發展為胃癌前期。
  • 飲食習慣不良:常常吃燒烤或醃漬物,或是新鮮蔬果攝取不足、缺乏維生素C的人,發生胃癌的機率較高。
  • 食物保存不當:食物如經鹽醃漬或煙燻保存,會產生硝酸鹽衍生物。放置太久或是沒有冷藏保存的醃肉或香腸,就可能產生致癌物。
  • 曾動過胃部手術(殘胃癌):可能會惡性貧血、胃黏膜萎縮,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罹患胃癌的風險比較高。
  • 抽菸、喝酒。

臨床症狀

早期胃癌多半沒有症狀,若是到了已出現症狀或引起併發症時才診斷出來,腫瘤往往已經很大,甚至已經出現其他器官的轉移,可能造成的症狀:

  • 持續消化不良、腹部腫脹、疼痛。
  • 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
  • 沒食慾、體重減輕。虛弱無力、容易疲勞。
  • 胸口灼熱、出血(吐血或解血便)。

相關檢查

就醫時醫師會詳細的問診,在診斷前常會安排的檢查項目有:

  • 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也就是照胃鏡。
  • 上消化道攝影:也就是食道和胃的X光檢查。
  • 內視鏡超音波:對於腸胃壁內腫瘤之定位及「早期胃癌」之分期有所幫助。
  • 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主要是檢查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肝轉移、腹水或腹腔內轉移。
  • 抽血檢查:包括血紅素(Hb)以評估是否有貧血、胃出血及參考腫瘤標記指數(CEA)。
  • 糞便潛血檢查:由於腫瘤組織容易壞死出血,會做「糞便潛血檢查」來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帶有潛藏的血紅素。但糞便中帶有「潛血」不一定就代表罹患癌症。

癌症分期

胃癌的分期根據新版的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第八版分期法,再依病人是否曾接受「胃部腫瘤切除手術」及「手術前」新輔助性(neoadjuvant)化療來區分臨床分期、病理分期、「手術前」新輔助性化療之後的分期:

臨床分期(clinical stages, cTNM):針對沒有接受胃部腫瘤切除者
分期 cT (腫瘤深度) cN (淋巴結侵犯) M (遠處轉移)
第0期 Tis 原位癌
第一期 T1、T2
侵犯黏膜層或肌肉層
第二期A T1、T2
侵犯黏膜層或肌肉層
第二期B T3、T4a
侵犯漿膜下層或腹膜
第三期 T3、T4a
侵犯漿膜下層或腹膜
第四期A T4b侵犯至鄰近器官 無論有或無
第四期B 無論腫瘤大小 無論有或無 已遠處器官轉移
(如肺、肝…)


病理分期(pathologic stages, pTNM):針對有接受胃部腫瘤切除者
分期 pT (腫瘤深度) pN (淋巴結侵犯) M (遠處轉移)
第0期 Tis 原位癌
第一期 A T1 侵犯黏膜層
B T1 侵犯黏膜層 N1: 1-2個淋巴結
T2 侵犯肌肉層
第二期 A T1 侵犯黏膜層 N2: 3-6個淋巴結
T2 侵犯肌肉層 N1: 1-2個淋巴結
T3 侵犯漿膜下層
B T1 侵犯黏膜層 N3a: 7-15個淋巴結
T2 侵犯肌肉層 N2: 3-6個淋巴結
T3 侵犯漿膜下層 N1: 1-2個淋巴結
T4a侵犯到腹膜
第三期 A T2 侵犯肌肉層 N3a: 7-15個淋巴結
T3 侵犯漿膜下層 N2: 3-6個淋巴結
T4a侵犯到腹膜 N1或N2: < 6個淋巴結
T4b 侵犯至鄰近器官
B T1、T2
侵犯黏膜層或肌肉層
N3b: >16個淋巴結
T3、T4a
侵犯漿膜下層或腹膜
N3a: 7-15個淋巴結
T4b 侵犯至鄰近器官 N1或N2: < 6個淋巴結
C T3 侵犯漿膜下層 N3b: >16個淋巴結
T4a侵犯到腹膜
T4b 侵犯至鄰近器官 N3a或N3b: >7個淋巴結
第四期 Any T無論腫瘤大小 無論幾個 已遠處器官轉移
(如肺、肝…)

「手術前」新輔助性化療之後的分期(post-neoadjuvant therapy stages, ypTNM):針對先進行化療,再接受胃部腫瘤切除者
分期 ypT (腫瘤深度) pN (淋巴結侵犯) M (遠處轉移)
第一期 T1 侵犯黏膜層
T2 侵犯肌肉層
T1 侵犯黏膜層 N1: 1-2個淋巴結
第二期 T1 侵犯黏膜層 N2或N3:>3個淋巴結
T2侵犯肌肉層 N1或N2:1-6個淋巴結
T3侵犯漿膜下層
N1: 1-2個淋巴結
T4a 侵犯到腹膜
第三期 T2 侵犯肌肉層 N3: >7個淋巴結
T3侵犯漿膜下層 N2或N3: >3個淋巴結
T4a 侵犯到腹膜
T4b侵犯至鄰近器官 無論有或無
第四期 Any T無論腫瘤大小 無論有或無 已遠處器官轉移
(如肺、肝…)

治療照護

內視鏡切除

適用於腫瘤較小、且沒有侵犯到淋巴或血管的早期胃癌病人。

手術治療
  • 傳統開腹手術
    只要是病人整體狀況及手術條件許可,且沒有遠端轉移的情況下,都應該接受根除性全胃或次全胃切除術,盡可能地將病灶完全切除。常見手術方式包括:次全胃切除術(subtotal gastrectomy)、全胃切除術(total gastrectomy)


  • 腹腔鏡或機械手臂微創手術
    腹腔鏡切除術在很多疾病的治療成績並不亞於傳統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胃癌切除手術亦是近年新趨勢,兩者同樣有傷口小、術後恢復期較短的優點。
      傳統開腹手術 微創腹腔鏡 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
    適用範圍 任何期別 腫瘤小於8公分 腫瘤小於8公分
    手術時間 1-3小時 1-3小時 2-5小時
    出血量 視情況 微量 微量
    傷口大小 10-30公分 1公分x 4-5個 1公分x 5~6個
    住院天數 7-14天 5-7天 5-7天
    費用 約3-5萬 約5-10萬
    (自費醫材)
    約20-30萬
    (全部自費)

化學治療
  • 「手術前」新輔助 (neoadjuvant) 化學治療
    針對較大的腫瘤,可考慮在手術前先接受化學治療,希望縮小腫瘤後再去開刀。研究顯示可增加整體切除率和癌病控制率。
  • 「手術後」輔助性 (adjuvant) 的化學治療
    若胃腫瘤侵犯深度達到肌肉層或更深,或有轉移淋巴結的病人,切除腫瘤後,復發的風險也較高,可考慮在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率,增加存活率。
  • 「轉移或復發後」的緩解性 (palliative) 化學治療
    當癌病出現轉移時,緩解性化學治療可延長病人的存活率,成為此階段的主要治療選擇。
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可針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的特殊基因或生長素接受器作專一性的攻擊,減少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與避免強烈的副作用,並提升治療的效果。

免疫藥物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是利用「活化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在胃癌病人身上效益不明顯,因此大多用於緩和症狀。

照護

手術治療

接受胃切除病人,依據切除的部位及腸胃道重建的方式不同,常引起不同的營養問題:

  • 傾倒症候群 (dumping syndrome):手術後初期應需嚴格限制「液體甜食」(但可慢速食用適量固體甜食);爲了減緩食糜衝進小腸的速度,進食時,可採半坐臥姿勢,餐後向左側躺30分鐘。 
  • 腹瀉:避免吃含乳醣食物。
  • 貧血:可考慮長期補充鐵劑,或多攝取高鐵質食物。
  • 全胃切除的病人在開完刀兩三年後,會慢慢出現缺乏維生素B12的貧血,因而必須終生每1-2個月定期施打針劑維生素B12。

胃切除後,消化系統因為少了胃的儲藏功能以及研磨功能,因此在恢復期的飲食重點如下:

  • :要少量多餐,以八分飽為主。
  • :以高蛋白質、低糖、低纖維、溫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
  • 進餐方式:食物盡量剁碎或煮得軟爛點,盡可能的細嚼慢嚥再吞入。進餐時,避免喝水及喝湯。飯後可以平躺休息,減緩食物通過胃腸的速度。 
放射線治療
  • 穿著寬鬆、柔軟、容易吸汗的衣物,減輕對皮膚的刺激。
  • 輕拍或以清水輕拭皮膚紅癢處,不可用力抓或是自行買藥擦。
  • 若皮膚出現破皮、傷口,請通知護理人員。
化學治療
  • 少量多餐,避免生食與空腹。
  • 掉髮時,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
  •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
標靶治療
  • 皮膚乾燥:擦拭保濕性高的乳液。
  • 紅疹、痘痘:以冰敷舒緩不適感,不要抓破紅疹。
  • 甲溝炎:穿著透氣鞋襪,不要長時間走路、跑步。
免疫治療
  • 腹瀉: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止瀉藥物。
  • 噁心: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