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癌

背景成因


▲ 點選看手冊

膽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 或稱膽管癌Bile Duct Cancer)在癌症登記中,分別被歸類在肝癌(肝內膽管)、膽囊癌和肝外膽管癌及壺腹癌。但有些壺腹癌會根據細胞的型態被劃分成小腸癌,其治療方向就會較偏向小腸癌。

危險因子

易罹患膽道癌的高風險族群有:
  • 膽道相關疾患:膽道炎、膽結石、膽息肉、總膽管囊腫、膽囊炎
  • 肝病: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
  • 生活習慣與家族史:酗酒、抽菸、有膽道癌家族病史、高齡長者
  • 肥胖與糖尿病

臨床症狀

膽道癌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生長位置、大小而有差別。
  • 肝內膽管癌:通常沒有症狀,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時大多已進入晚期。
  • 腫瘤長在膽管出肝臟口附近或總膽管內:因膽道堵塞而產生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上腹痛、發燒、感染及體重減輕,進而發生黃疸,導致眼白變黃、皮膚癢、茶色尿等。

相關檢查

  1. 腹部超音波
  2. 腹部電腦斷層(CT)
  3. 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術(ERCP)
  4. 核磁共振膽管胰管掃描(MRCP)
  5. 經皮穿肝膽管攝影術(PTC)
  6. 腫瘤組織病理切片

癌症分期

使用T(腫瘤大小)N(有無淋巴結轉移)M(是否遠處轉移)分期系統:
肝內 膽管癌 (占多數)
分期 TNM
0期 原位癌 膽管內壁最內層(黏膜層)發現癌細胞
1期  A 癌細胞在肝內膽管形成,腫瘤 ≤ 5公分
 B 癌細胞在肝內膽管形成,腫瘤 > 5公分
2期 癌細胞已擴散,穿過肝內膽管壁層並進入血管;
或 肝內膽管不只一個腫瘤,且可能擴散到血管中
3期  A 已擴散至肝被膜(外層)
 B 已擴散到肝臟附近的器官或組織;
或 已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4期  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骨骼、肺、遠端淋巴結或腹壁內壁組織和腹部其他器官

肝外 膽管癌
分期 TNM
0期 原位癌 膽管內壁最內層(黏膜層)發現癌細胞
1期 癌細胞已形成並擴散到遠端膽管壁,< 0.5公分
2期 A 癌細胞進入遠端膽管壁,< 0.5公分,並已擴散至附近1~3個淋巴結;或已進入遠端膽管壁0.5~1.2公分
B 已擴散至遠端膽管壁,≥ 0.5公分。癌細胞可能已擴散至附近1~3個淋巴結
3期 A 已擴散到遠端膽管壁和 ≥ 4個附近淋巴結
B 已擴散到腹腔內器官的大血管,並且可能已擴散至 ≥ 1個附近淋巴結
4期 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肝、肺或腹壁組織和腹部其他器官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治療照護

手術治療

是膽道癌治療的首要選項。

化學治療
  • 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可預防復發。
  • 晚期膽道癌或膽道癌已轉移,因手術無法完全切除乾淨,可以化療延長存活期。
免疫治療
  • NGS處方:使用改良型GS化療處方加上免疫治療藥物Nivolumab(保疾伏)。
  • 免疫藥物 + GC化療處方:使用Durvalumab(抑癌寧)或Pembrolizumab(吉舒達)加上GC處方化療。
標靶治療

目前有如下基因變異者有相對應的標靶治療可用ALK、BRAF V600E、FGFR2、HER-2、IDH1、NTRK、RET等。

放射線治療

分為光子治療和粒子治療。目前較常搭配化學治療一起使用,主要是預防局部復發或加強局部控制。

照護

手術治療
  • 傷口照護:保持傷口乾淨;若發現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有分泌物或發燒,請立即回診。
  • 避免易產氣的食物,進食後若有腹脹、腹痛等不適情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若有裝設引流管,需依照醫護人員指示清潔,並留意膽汁的引流量、顏色與性質。
化學治療
  • 少量多餐,避免生食與空腹。
  • 掉髮時,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
  •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
免疫治療

如有嚴重腹瀉腹痛、黃疸、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標靶治療
  • 皮膚乾燥:擦拭保濕性高的乳液。
  • 紅疹、痘痘:以冰敷舒緩不適感,不要抓破紅疹。
  • 甲溝炎:穿著透氣鞋襪,不要長時間走路、跑步。
放射線治療
  • 穿著寬鬆、柔軟、容易吸汗的衣物,減輕對皮膚的刺激。
  • 輕拍或以清水輕拭皮膚紅癢處,不可用力抓或是自行買藥擦。
  • 若皮膚出現破皮、傷口,請通知護理人員。